高尔夫球车能在城区开吗,高尔夫球场的车可以开么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高尔夫球车能在城区开吗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高尔夫球车能在城区开吗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高尔夫的双离合市区使用靠谱吗?
通常我们说双离合变速箱靠谱吗?多半是对于双离合变速箱的顿挫感有所疑虑,所以至于靠谱不靠谱,我们要从多个维度来考虑。
第一,双离合变速箱的有点显而易见,换挡速度快,传动效率高,越来越多成为车企的青睐者。然而它也有着与生俱来的弊病:换挡顿挫。
第二,我们具体来考量在高尔夫上的1.4t+干式双离合的顿挫感到底能否接受,这可能直接回答了这款变速箱是否靠谱。首先,这款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动力组合是大众的黄金组合,当然了在实际驾驶过程中,尤其在城市堵车路段,我们能够察觉到双离合的顿挫感,但是相对于其他双离合,这种顿挫察觉度低,我个人认为在可以接受的范围。通过实际的用户口碑,这款发动机的质量问题几乎没有,口碑很好。
第三,任何一个类型的发动机都有其有点和缺点,综合考量用车需求,在不同车型上和发动机的匹配程度,我们才能判断它是否合格。
综合来看,实际的驾驶和用户的口碑显示,高尔夫的双离合应该靠谱。
你好 大众高尔夫是一款经典热门的德式两厢车,车子的动力总成也是大众引以为傲的1.4T加DGS双离合的总成,双离合的优点在于换挡干脆,传动效率好等特点,双离合其实是两个手动变速箱组成的,也是比较省油的。高尔夫这套动力总成在综合路况下的油耗在7升左右也是比较省油的,所以不必担心高尔夫双离合油耗的问题。这台车子是比较经典的,个人很喜欢这台两厢小轿车。而且市场保有量比较高,后期维修保养也比较省心,消费者的口碑也是比较好的一款车子,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,谢谢
车主现身说法,2015款高尔夫7 1.4TSI
自动舒适版,用车4年多,基本没毛病,平均速度在80—90公里/小时油耗约5升/百公里,平均120公里/小时油耗约6-6.5升/百公里,市区行驶走走停停约7-8.5升/公里,我说的是实际油耗,我加的是中石化的95号汽油,车子发动机变速箱没毛病,更没有网上喷子讲的双离合变速箱所谓的顿挫感,油门脚感厚重,深踩油门加速感比较强,日常超车什么的比较轻松,只要你肯给油。保养方面,我全程4S店保养,每一万公里保养一次,用的是灰壳0W-40的全合成机油,说实话保养成本比较高,如果在外面汽修厂保养成本要低的多,但是车子的车况肯定不能和在4S店保养同日而语!每一万公里保养一次的成本大约是1500-2000元左右,个人觉得比较贵了。我的车子已经跑了12万公里了,没出过任何毛病,底盘和车身也没有任何异响和松动!希望能帮到你!
想买一款二手小车,方便市区代步,高尔夫怎么样?适合买二手的吗?
首先,高尔夫这车是不错的,“小钢炮”的名字不是乱叫的。高尔夫1.4T的动力在市区高速都够用,油耗也很经济,空间也大。高尔夫是大众的灵魂车型,在内饰做工上也很精细,中控台也是***用软质材料手感不错。地盘有足够舒适性但也不失韧性。
大众DSG变速箱也许是它的让人更多担心的地方,不过现在基本都是用湿式双离合变速箱了,相比干式要很多。
购买二手存在一些风险,因为会有很多黑心的商家以次充好。像事故车、泡水车拿来当好车卖。所以卖二手车的时候要找个动车的朋友陪同,要多检查多试!
没有大问题的二手高尔夫还是比较值得入手的!
以上是个人观点,希望对你有帮助!
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交流!
主要在市区开车,买车有什么要求吗?
1自动挡,要不堵车堵到发疯
2小排量,市区路也来不多快,大排量费油
4颜色,黑白双色是主流
你好,买车主要还是看你个人的用车需求和喜好,如果主要在市区开车,我建议你买个小型两箱车就足够了,好掉头,好停车,在城市穿梭游刃有余,我推荐你几个,参考下。
一,本田飞度。买菜神车,家用神器,车内空间媲美紧凑型车,1.5地球梦发动机96KW,扭矩155扭米,加上CVT变速箱,飞度的小钢炮称号名副其实。动力强劲的同时,油耗又很低,非常适合家用。
二,丰田致炫。丰田致炫动力没有飞度强劲,但是胜在油耗更低,保养便宜不少啊,致炫一万公里保养一次,而且保养价格还便宜。
三,大众polo。相比上面两款polo的空间要小一点,但是操控上,底盘舒适性上要强于上面两款,如果你是一个人,polo就够用。
以上三款小型车很适合在拥挤的城市道路开,三款各有特点,飞度动力强,致炫中庸,舒适性三款车最好,polo操控最好,所以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试驾几次,多看看实车,买一个适合自己的车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尔夫球车能在城区开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高尔夫球车能在城区开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dpcdc.com/post/38554.html